你的身边,有自闭症群体吗?
你有自闭症的同学吗?
你有自闭症的同事吗?
你有自闭症的邻居吗?
……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在中国,超过1千万人,承受着孤独症带来的种种困扰。其中儿童超过200万,孤独症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精神残疾中排名首位的疾病!
当儿保科医生在做宣教时都会提醒家长们:0-6岁是自闭症患儿的最佳干预时期,除了给孩子定期体检,当发现孩子出现了自闭症的早期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筛查评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为什么孩子会患孤独症?
孤独症的病因并不单一,可能由遗传与环境的多种病因综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患儿发病。
01
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作用已明确,常染色体2号和7号上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基因,约15%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家系研究发现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同胞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为50%,孤独症谱系障碍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分别为96%和27%。
02
神经递质
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失调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关,例如,研究发现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和γ-氨基丁酸抑制系统异常。
03
影像学
脑结构磁共振研究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脑体积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推测患者在大脑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存在异常。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与社会认知、情绪性推理、语言加工等活动有关的脑区存在功能活动异常。
04
免疫系统异常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免疫系统可能存在缺陷,如有研究发现胎儿的淋巴细胞对母亲抗体产生反应,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受损的可能性增加。
如何识别孤独症?
家长如何尽早识别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呢?首先,了解婴幼儿时期孤独症儿童的临床表现非常重要。当一个婴幼儿出现下述症状表现时,家长应考虑到孤独症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师处就诊。
01
目光对视少
正常发展的婴幼儿会更加关注社会性事物,具有良好的目光对视和良好的目光交流。而孤独症婴幼儿更加关注周围的非生命物体,对社交情景、对人、人的面孔和眼睛缺少兴趣,因而,他们不关注周围的人,也缺少目光对视和交流。
02
缺乏社会性微笑和互动
正常发展的婴幼儿在出生后约5周开始能够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但是孤独症儿童在社会性微笑和互动方面均发展落后,他们常常不会看着妈妈等周围人的面孔微笑,对逗弄也常常缺少反应。
03
唤名反应少
正常发展的婴儿在出生后4个月叫其名字时会做出正确及时的反应,但是孤独症儿童对唤名却缺少或缺乏反应。同时,患儿可能对某些感兴趣的声音非常敏感,如天气预报或某段广告。
04
对主要抚养者缺少依恋
正常婴儿出生后6个月,开始对主要抚养者产生依恋,当与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会感到痛苦;当所依恋的对象回来时,会感到高兴。但孤独症儿童依恋发展落后,妈妈离开无所谓,妈妈回来也视而不见。
05
模仿少
正常发展的婴儿自出生后第一个月,即能够对他人的表情进行部分模仿,至出生后9个月,模仿越来越丰富。但孤独症儿童此方面发展落后,自发模仿少,也不学习和模仿大人教的动作。
06
语言发展落后
正常发展的婴幼儿1岁后开始逐渐出现语言,会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并渐渐会说更多的名词及动词,2岁时会说简单的句子。而孤独症患儿语言发展则慢于或晚于同龄儿;倒退起病的患儿则会出现语言能力的倒退,甚至完全丧失语言。在语言发展落后的同时,孤独症患儿也常常不会以点头、摇头来辅助表达。
07
对小朋友缺少兴趣
正常发展的儿童在1岁半左右对其他儿童逐渐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与小朋友有逐渐增多的互动与交流。但是孤独症儿童对小朋友缺少兴趣,不主动找小朋友,甚至回避小朋友。或者只对大孩子感兴趣,对同龄儿童不予理睬。
08
异常的兴趣和刻板重复的行为
孤独症儿童对人缺少兴趣,但对周围的非生命事物或物体,如:天气预报、旋转的物品等,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还可能出现一些刻板重复的行为,如重复开关门,或将手放在脸前凝视和扑动。
如果孩子患了孤独症应该怎么办?
对于儿童孤独症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
01
康复训练和教育
国内外公认康复训练是改善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症状、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训练目标是促进患者的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在早期应该接受行为和发育方面的一对一强化训练,学龄前患者多数不能适应幼儿园的教育,可在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治疗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等提供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学龄期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所提高以后,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继续特殊教育。
02
心理治疗
多采用行为治疗。主要目的是强化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对影响到接受教育和训练、社会交往或危害自身的异常行为,如刻板行为、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残行为等予以矫正。认知行为治疗适用于智力损害不严重、年长的患者,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与同龄人的差异,自身存在的问题,激发自身的潜力,发展有效的社会技能。家庭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父母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与治疗人员相互支持和协作,全力参与治疗。
想对家长说的话
每次诊断结束后,仍有近一半的家长无法接受孩子被诊断为疑似自闭症的事实,不断想要逃避;一部分家长哪怕接受了事实,但干预治疗的这个阶段,往往让他们入不敷出。52.4%的家庭,有一人要放弃职业,专门照看小孩;42.7%的家庭,要带着孩子背井离乡去异地干预训练。而这期间产生的房租、交通费、干预治疗费用,无形中加大了自闭症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再加上自闭症孩子的异质性强,所以我们医生也不敢保证,到底需要干预多久才会出现效果。可能是“几个月后有好转”,也可能是“好几年都没有好转”。在这样的巨大经济压力下,很多困难都是常态,很少能有家庭愿意长期坚持下去。
让孩子进入普校学习、顺利融入班级是头等大事。一部分自闭症家庭本身可能根本不知道孩子是自闭症,也不知道自闭症到底该如何干预。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入学的年纪,却被幼儿园和学校劝退,家长都手无足措。医生接诊过的一些重度自闭症孩子,因为孩子的交往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等原因,到现在都没有入学。
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较少,再加上不少家庭经济压力较大,无法负担孩子在特殊学校的费用,只能自己在家看顾。另一方面,大多数家庭仍希望孩子顺利进入普校,不愿意将孩子送进特殊学校。如果孩子能进入普校,能在校园里和同龄小朋友读书学习,也代表着孩子有了更多的可能,能有朝一日独立生活、融入社会,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但事实是,绝大部分的自闭症患儿都会因为一些无法控制的行为问题,而被普通学校劝退。
我们希望,不止在4月2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这天,大众才看到他们的身影。
我们希望每个自闭症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融入班级、融入社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灿烂生活。
我们真切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把握住0-6岁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时期,定期体检,早发现孩子的自闭症倾向,不要犹豫,尽快干预,帮助孩子能够得到多一点的进步。